第(1/3)页 国家机会这种事情,五年一小变,十年一大变,一瞬间的失去可能就永远失去,不再存在任何翻身的可能。 战略机遇期是阿根廷崛起的大好机会。 阿根廷重新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过程,整整花了五年时间。 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复苏,美元霸权开始面临挑战,美国黄金储备持续下降,从1945年占全球75%降至1960年约50%,为阿根廷提供了谈判空间。 科恩内阁从1961年正式重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谈判,突破必隆时代的外汇管制,保留对核心产业的国有化控制,争取过渡期关税保护。 冷战时期的主角是是苏联和美利坚,第三大势力是不结盟运动。 阿根廷曾在弗朗迪西时期加入了不结盟运动,但始终未能进入核心决策圈。 因为弗朗迪西是个吉祥物,没有具体的权力,而主政者圣赫塞又不喜欢在国际上发声。 印度尼西亚这个重要不结盟国家,分裂解体疑似与阿根廷高度关联。 所以南斯拉夫,印度,埃及这三个创始国家也不愿意阿根廷作为主要席位和核心决策者。 所以阿根廷最终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员国,没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。 阿根廷巧妙利用美苏对抗态势,利用不结盟运动的平台争取战略回旋余地,避免直接倒向苏联阵营。 国家弱小的时候,就算你发声别人也不听。 圣赫塞也不是喜欢在国际社会上表演的人。 最后学习欧盟,搞了个地区性的巴拉那煤钢共同体,老老实实的发展工业和经济。 这种协作体系规避了超级大国的博弈风险,为阿根廷的钢铁和能源等基础工业提供了稳定市场。 现在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试图摆脱美利坚控制的关键一步,但比起两个超级大国,以及几乎全部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,欧洲独立性反而没有那么强,而不结盟运动中,声量和实力最大的国家仍然是印度,埃及和南斯拉夫。 印度在和新华夏打了一仗后,新华夏成了亚洲东部的无冕之王。 但现在的新华夏更像是一个另类,同时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,这是隐藏的第四大势力。 阿根廷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。 阿根廷也将开始从虚假繁荣到真正繁荣,进入全球贸易时代,与日本,德国这些国家进行全面竞争。 即将开始汉江奇迹的韩国,也与新台北,星华联邦,新加坡,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烈度竞争。 相较于东亚经济体依赖人口红利的追赶模式,科恩内阁选择通过其他模式弥补竞争力差距。 巴拉那煤钢共同体通过内部的标准统一、关税优惠等措施,可以有效提升了成员国的工业效率。 阿根廷必须打破外部枷锁,给国内的那些工厂和公司上一上强度,阿根廷人口的本质是比不过那些疯狂的东亚裔的,所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发展就是唯一的出路。 改变阿根廷在拉美的百年命运,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。 科恩内阁为阿根廷重新加入新国际贸易体系拿到了最好的结果,推动美元正规化流入阿根廷。 关注这个消息的,除了文官群体和金融从业者,投机者,最多的还是那些做国际贸易的商人。 未来阿根廷的贸易成本将降低至少五个百分点,不用进行繁杂的货币交换,或者以物易物,做进出口生意将变得更加简单。 1966年12月28日,纽约的谈判结果传回国内,阿根廷国内直接沸腾,连足球赛都直接不踢了,跑到街道上狂欢起来。 两大证券交易所直接涨了八个百分点,特别是参与国际外汇结算的公司,涨幅更加惊人。 可以预见1967年阿根廷将获得更多的国际投资,阿根廷的贸易也将更加开放和繁荣,来自美利坚的资金将持续流入阿根廷。 当然,新贸易体系倒逼阿根廷公司参与全球竞争,纺织、汽车配件等行业经历剧烈洗牌。 蒙德维的亚的商人们反而没有太多兴奋,这个因为阿根廷贸易交流短暂繁荣三年的城市,迎来了一次资金大流出。 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迎来最惨重的一天,数百只股票直接跌停。 科恩财团控制的股票交易,当天直接从美利坚和阿根廷股市获利超过2亿美金,美利坚股市提振了一天,这代表南美洲最后一块贸易拼图归位,而且是分量越来越重的一块。 当初,科恩内阁上台后的一个星期,就废除了必隆时代遗留的各种经济政策,特别是解决进口替代政策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问题。 圣赫塞等了这一天等了很久,阿根廷终于可以放开手全力发展经济了,强大的外汇储备可以从欧洲买到更多的工业设备,也可以削弱一定的美金权威。 科恩内阁在维护主权的同时,务实参与全球化,选择彻底放弃全面国有驱动的工业化模式,大量吸引外资与技术合作。 最重要的动作就是重新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,重新进入全球国际贸易体系,让外汇储备可以重新增长起来。 这其中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,因为阿根廷没有太多筹码,重新加入并不难,但要不加入后被美利坚搞死,要不等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加入,两者不过是速死和慢死的区别。 当时科恩内阁的第一步就是先拒绝了弗朗迪西以前快谈好的部分,先用其他外汇储备顶上,那时候阿根廷外汇储备中,美金的数量不到1成,大多数贸易来往都是使用黄金以及欧洲货币,如马克,英镑,法郎,其中英镑和黄金占比最高。 美金虽然是世界货币,但以阿根廷的贸易量规模,又稳定了国内的汇率,短期内并不依赖美金就可以稳定存在。 科恩内阁已经成打造了一个非美元结算网络,通过建立区域联盟稀释美利坚的霸权。 最近10年,美金已经进行了多次贬值,很多国家并不需要太多美金来充当外汇储备,阿根廷的几家影子银行却在国际上低价吸收美金储备起来。 阿根廷还出口大量粮食,矿产,工业设备,用于换欧洲国家,周边储备的美金,乌拉圭的蒙德维的亚因此成为阿根廷重要的中转站,乌拉圭是加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。 阿根廷今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9000万吨,科恩内阁上台后,新增耕地超过2亿亩,通过土地改革和降低粮食税,提高粮食收购价格,都刺激了粮食产量暴增,而且远远不是极限,农业部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,还是阿根廷最大的创汇行业。 这样的产量放在欧洲也是苏联级别的,粮食出口为阿根廷提供了不小的话语权。 科恩内阁在土地改革时是极致冷静的,用军队开路镇压,不仅效仿新华夏干掉大部分地主阶级分田地,还学习宅基地制度,保障农民可以在城市混不下去后,在农村继续生活,且有田可以种。 持续改善农民生活,建立了户口家乡制度,保证大量的农村人口不会短时间快速涌入城市。 土地改革避免阿根廷过早进入城市化陷阱。 从土地改革开始,阿根廷已经不算是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。 各种金属矿石除了供应国内,还可以出口欧洲,10万吨巨轮可以直达多瑙河,为阿根廷获得大量的外汇。 阿根廷有一部分外汇交易通过蒙德维的亚进行中转,这里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贸易交易中心,而且蒙德维的亚还是南美洲少有的深水港,和布兰卡市差不多,比布宜诺斯艾利斯还要容易停靠国际货轮。 但蒙德维的亚的安德内森政府并不擅长发展经济,还造成了年轻人口大量流失,整体工业发展还不如雷里奥斯省,不得不更加依靠阿根廷。 这就给谈判创造了机会,阿根廷目前不缺美金,而且储备了大量的黄金,法郎,马克,英镑。 阿根廷在明面上并不是很需要美利坚,美利坚对阿根廷的封锁并没有完全成功,这可能会让阿根廷倒向苏联。 然后是各种边境动作,巴西分裂,智利妥协,玻利维亚政变,乌拉圭巴拉圭靠近阿根廷,让阿根廷的影响力扩大了。 随着煤钢共同体影响力扩大,阿根廷已经彻底取代曾经的巴西,成为南美工业中心。 这种区域领导力的提升,为阿根廷的国际谈判中赢得了更多筹码。 这些行动使阿根廷成为南美区域主导者的潜在候选,增强了与美利坚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谈判时的底气。 而且美利坚国内的态度极为重要,当时很多美利坚财团扩大了在阿根廷的投资,如果用其他货币,根本无法推进,他们在美利坚国会进行了游说。 之前必隆时代的外汇管制与货币结算限制,主要使用非美元货币,投资难以推进,美国本土财团,像农业、制造业企业托拉斯因阿根廷市场的潜力,希望把美元黑市变成正规投资。 毕竟美利坚投资其他国家,总不能全部用黄金,美联储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失到欧洲和日本,还不如多印一些美钞划算。 这几年全球市场对美元需求下降,阿根廷抓住这一机会,通过国内银行低价吸纳美元并储备,既为后续谈判积累了美元资产,又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愿意配合美元体系的信号,降低了美利坚的敌意。 前三年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几乎都是七八倍的增加,就是阿根廷一定程度开放市场,吸引各种国际外资的成果,首先释放了善意。 如今阿根廷外汇储备中有一半是美元资产。 那时候阿根廷已经全面吸引外资,允许用美金投资,科恩内阁默许外国投资者可以在大部分阿根廷行业投资,但并没有出台正式的法案。 阿根廷的主要投资者也只是一些小型公司,以及阿根廷的外侨,华人公司等,但后来拉美地区各国的资金也大量流入阿根廷,促进了阿根廷新的繁荣,光是巴西就损失了有数亿美金外汇。 阿根廷让这些人获得了回报,推动更多国际资本进入阿根廷。 科恩内阁先是修订了《外国资本投资法》,通过地方政府,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省、罗萨里奥工业带,布兰卡湾工业带的个案审批灵活放行。 例如,对小型加工厂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外资申请,地方政府常以促进就业,技术引进为理由由快速批准,绕过内阁层面的严格审查。 后来更是直接宣布建立工业特区,出口贸易加工区,自由贸易港,让地方拥有审批1000万美金投资的权力,甚至5000万美金的投资,个别城市可以直接拆分成5笔就能获得通过。 地方政府对外资企业承诺3年内不征收额外利润税,允许自由汇出利润但不得超过本金的,甚至通过央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,确保外资企业兑换美元时汇率稳定。 这种隐性担保依托政府与投资者的直接沟通,如圣赫塞科恩本人参与部分外资项目签约,形成了初步的信任机制。 当然,对外汇的各种限制还是存在,而且在这里能够获利才是最重要的。 而且现在阿根廷治安环境太好了,让很多外国人跑到阿根廷投资置业,甚至移民,带动了民间外汇储备增加。 这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终选择继续谈判,达成了阿根廷的战略目的。 谈判一开始科恩内阁只派出了财政部部长,作为内阁强硬派,阿瑞秋·特蕾莎拒绝大幅削减关税,包括开放核心产业等丧失主权决定,要求保障国营公司能够获得足够利益,稳定国家经济。 阿根廷向华盛顿传递明确信号,核心利益无妥协空间,若想推进谈判,需在其他领域让步。 而且作为女性部长,阿瑞秋在科恩内阁则是强权人物,为阿根廷第二共和国的经济,关税税收,财政政策和预算,都有巨大贡献,财政部则是内阁排名最靠前的部门,拥有一批最精干的文官团队。 阿瑞秋·特蕾莎作为首位女性财政部长,她的主权红线立场,拒绝核心产业开放,获得阿根廷国内87%民意支持,这种性别政治优势有效化解了美方施压。 第(1/3)页